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!通过三个镜头看福州“三农”高质量发展
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23-03-06 来源:福州日报    

          人勤春来早。走在福州的田间地头、生产车间,机械轰鸣声、农具碰撞声、农户交谈声交织,一派热火朝天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          而这些忙碌镜头背后的故事,耐人寻味。

          腾笼换鸟,农业有奔头 

          【镜头一】 

          4日,琅岐种业基地生机盎然。花菜、春菜等一畦畦蔬菜长势喜人,工人忙着采摘、搬运。不远处,智能温控种苗繁育中心、蔬菜冷链物流中心等抓紧建设。

          【故事】 

          去年签约落户琅岐前,雪美农业已在长乐扎根发展12年。凭借工厂化生产、优质种苗供应等方面优势,雪美农业口碑良好,进入新一轮扩张期,亟需扩大生产基地以满足激增的订单。

          新基地在哪里落户?雪美农业董事长李向雪很发愁。出于生产、运输保鲜的需要,种苗企业对交通、服务辐射范围有较高要求。走了一圈后,农业基础扎实、政策条件优越的琅岐进入他的视野。

          此时,琅岐的大片田地上机器轰鸣,推土机、挖掘机加紧平整土地,准备“腾笼换鸟”。腾出因粗放管理、经营不善而荒废的“旧笼”,引来更多觅食的种业“新鸟”,打造一个“种业硅谷”。

          李向雪一眼相中琅岐,但他的顾虑也不少。第一个“吃螃蟹”,到底“好不好吃”,他也没底。地方政府的积极跟进和大力支持,让他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          听说是建设种苗、果蔬生产基地,周边村民都很乐意。仅用两三个月,230亩的福建省种苗创新基地(雪美农业琅岐基地)项目用地就流转完毕,总投资1.5亿元。

          从签约到建成投产,雪美农业琅岐基地历时不到1年。眼下,新建成的一期基地抓紧生产秧苗,保障下游种植户能够赶上惊蛰播种的“黄金期”。

          当前,福州正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引项目、聚集群、促发展。截至2月底,全市104个特色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中,88个已开工,占比84.62%,累计完成新增投资额5.02亿元、占比14.32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  刷新颜值,农村有看头 

          【镜头二】 

          清晨,临海而建的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被薄雾笼罩。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上,村民家的前庭小院花团锦簇、绿意盎然,随处可见的自然公园、休闲设施为村庄增添靓丽风景。

          【故事】 

          清扫庭院,修枝剪叶,给邻居家的盆景浇水……一大早,江兜村村民王美福忙个不停。

          换成以前,王美福自认为没这么勤快,“小院花草虽多,但不太打理,枯枝枯叶落了一地,鸡也满院子跑”。

          为什么会“转性”呢?王美福说,村里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,村干部每月都上门监督、检查,做得好的不仅可以登上红榜公示,还有积分奖励,“我注意打扫了庭院的卫生,上了红榜,觉得脸上有光”。

          “王美福家的庭院盆栽摆放整齐,鸡也圈养起来,没了异味。他还会帮助邻里。”村干部王文珍拿着考评表,一条条地夸赞。

          像王美福一样的江兜村村民不在少数。村党总支书记王武林说,村里引入积分理念,建立清洁家园等队伍,并设立积分兑换超市,促进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。

          江兜村还建立保洁制度,按常住人口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要求,配备了5名保洁员,保洁费用由村民承担70%,剩下部分通过村财、乡贤资助来解决。

          据了解,截至去年底,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行政村推行覆盖率超过90%,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村民缴交率达99.49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  众马拉车,农民有盼头 

          【镜头三】 

          5日上午,长乐鹤上镇荣端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,满载着诱人西红柿的小车灵活地穿梭在一座座数字大棚间。分拣中心内,工人们相互配合,快速有序地分拣着果蔬。

          【故事】 

          最近正值产销旺季,荣端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工人“两班倒”赶订单、忙生产。

          合作社负责人王宜端一大早就赶到基地,一边进棚查看果蔬长势,一边掏出手机,轻点屏幕,根据现场判断,在数字管理系统上设置当天追肥的类型、时间和次数。

          王宜端文化程度不高,早年在其他种植基地帮工。2014年,市里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开班。听说这样的培训班不仅免费还能拿文凭,他马上报名,学理论、磨技术、去示范基地观摩,长了不少见识。“荣端基地现在使用的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、生产数据采集箱等,都是我在观摩时学来的。”他说。

          受省农科院、市农科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影响和鼓励,王宜端决心打破传统,尝试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。5年前,荣端基地的设施开始“鸟枪换炮”。前期,眼见资金大笔投入,却难以马上见效,合作社的社员也颇有微词。后来,看到生产竟能不惧风雨、病虫害侵扰,产量、品质也明显提升,社员纷纷对王宜端竖起大拇指,由衷感慨:“多亏当时听了他的话。”

          现在,聊起合作社里的工作,村民张水清的言语中满是自豪:“我主要负责生产端数据信息录入、数字平台展示,这在以前可没接触过哩。”几年下来,除了最初集结的55名社员能分红获利,合作社还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,人均年增收超5万元。

          在福州的田野上,数以千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。截至目前,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44家,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有153家,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有180家,有效带动80多万农户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记者 蓝瑜萍)

       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

        附件下载:

        相关新闻: